
2025年,墨西哥跨境电商政策迎来剧变。8月15日起,墨西哥对从未与其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进口的包裹统一适用33.5%的进口税率。
这意味着,来自中国的商品将面临高额关税,而美国和加拿大因《美墨加协定》享受超低税率。
墨西哥政府对此解释称,此次调整旨在打击走私逃税,并保护本土制造业。
事实上,这已是墨西哥今年第三次税收调整。年初,墨西哥已取消中国商品免税门槛,统一征收19%关税,同时要求电商平台代扣16%的增值税。
未注册RFC税号的卖家更面临20%所得税代扣,综合税负高达36%。
高关税壁垒背后,是墨西哥政府对本地经济的保护意图。5月,墨西哥政府宣布将联合全国超市、电商平台,扩大“墨西哥制造”品牌商品的销售和展示。
未来在各大电商平台首页,将优先展示和销售带有“Hecho en México”(墨西哥制造)标签的商品。
在墨西哥,本土店与跨境店在平台政策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Temu墨西哥本土店卖家享有 “不核价、低加价率”的优势,且可自行缴纳税费,仅需提供墨西哥税号和本地手机号即可开展业务。
而跨境店则需缴纳保证金并接受平台核价,更适合具备中国公司资质的传统跨境卖家。
一位运营Temu墨西哥本土店的卖家表示:“告别平台强制低价后,利润空间提升20%-30%,同时还能获得平台的流量倾斜,转化率提升50%以上”。
在物流方面,本土店同样具备明显优势。墨西哥本土店可实现3-7天送达,而跨境直邮则需要15天以上。
物流体验的提升直接带来复购率的暴涨,进而形成平台流量倾斜的正向循环。
在墨西哥市场,本土企业资质不仅是合规要求,更是建立消费者信任的基石。
一位在墨西哥城经营化妆品的卖家分享:“当我们使用本地模特、参与社区活动并标注‘墨西哥制造’后,客户忠诚度明显提升,产品溢价空间比短期入驻的跨境店高出20%以上。”
墨西哥经济部长卢克雷西亚·阿尔梅拉斯直言:“我们希望让‘Hecho en México’成为消费者信任的象征,而不是一个随便贴的口号。”
这种信任直接转化为商业价值。
平台方会将“经营满2年的本土企业店铺”纳入“核心卖家池”,遇到政策调整会提前通知,甚至允许参与试点。
供应商更愿意和“有本土企业资质+长期合作记录”的卖家签订“独家代理协议”,帮助卖家筑起竞争壁垒。
面对墨西哥市场的复杂性,成功的老卖家们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本土化策略。
供应链本地化是关键一环。采用“三级供应链策略”:本地微生产处理急单、定制订单;区域中心仓覆盖小批量补货;中国大本营负责复杂工艺产品。
有卖家分享:“一批派对用品因墨西哥节庆突然爆单,本地合作厂2天完成5000件补货,而海运至少需30天。”
运营本土化同样不可或缺。
墨西哥本土卖家建议:“将家族企业故事、传统工艺制作过程融入短视频,强化‘墨西哥原产’标签,例如展示亡灵节彩绘陶艺品的生产过程。
这种深度本土化内容易引发情感共鸣,提高转化率。
合规优势也是本土企业的重要筹码。针对跨境卖家的合规痛点,本土卖家可主动宣传“本土认证优势”,在美妆、食品等敏感品类建立消费者信任壁垒。
这些品类需要通过Cofepris和NOM认证,本土企业已具备资质,而跨境卖家准入成本高、周期长。
展望未来,墨西哥本土企业与跨境卖家的竞争将日趋激烈。
TikTok Shop墨西哥跨境店将于2025年8月开放,并推出 “90天免佣金+运费补贴”政策,为中国企业开辟了低成本入局的黄金窗口。
与此同时,美客多等已建立市场地位的平台也在不断调整,近期推出了B2B平台“Mercado Livre Negócios”,旨在为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企业用户提供批发采购解决方案。
对本土企业来说,真正的机会在于深耕区域市场。
可结合线下渠道实现“线上引流、线下体验”,这是跨境卖家难以复制的模式。
利用本地仓储实现“24小时达”,对比跨境卖家7-15天的物流时效,将配送效率转化为核心卖点。
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,一位刚参加完平台招商会的家纺卖家指着自己的店铺数据说:“三年前,我们从跨境店转为本土公司,最初只为合规。没想到,本土身份成了我们最硬的谈判筹码。”
他的店铺最近刚被平台列入“核心卖家池”,这意味着在新的关税政策下,他将获得提前通知和过渡期保护。
而他的跨境同行们,只能在政策正式公布后仓促应对。